艾艾贴 - 首页艾艾贴代理价格 - 前海艾艾贴代理 - 全网正品保障

欢迎访问深圳前海艾艾贴网站!(https://www.158aiaitie.com)

艾灸调理蛔厥(胆道蛔虫病)

2024-02-21 17:32:51分类:艾灸知识 阅读:48

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

www.158aiaitie.com

蛔厥,即“胆道蛔虫病”,是由于肠道蛔虫上窜钻入胆道而引起右上腹急性阵发性剧烈疼痛的病症;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是肠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在农村尤为常见。
【病因病机】
由于蛔虫具有“喜碱恶酸”的“钻窜”的癖性,常因胃肠功能紊乱或不合理的使用驱蛔药物以及发热、寒冷刺激因素,致使蛔虫因环境的改变而上窜,钻入胆道而生病。汉·张仲景《伤寒论》云:“蛔虫者,其入当吐蛔,令病者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入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这里已将本病的症状及治法作了论述。同时,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阐述亦复不少。《金匮要略》云:“蛔厥......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则谓:“有因胃火而吐蛔虫者,以内热之甚蛔无所容而出也。”认为是由脏寒胃热,蛔虫上逆,气机阻塞不通所致。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胆善通降。蛔虫堵塞胆道,进一步导致肝胆瘀滞,瘀滞则不通,不通则痛。瘀滞化热生湿,甚者热腐成脓,发生急性阑尾炎。胆道逆溢,泛滥肌肤,发为黄疸。
现代医学认为,蛔虫进入胆道后,胆总管口括约肌,引起强烈痉挛,产生上腹部剧绞痛。蛔虫把肠道细菌带入胆道内,生长繁殖,发生胆道感染或肝脓肿,严重者合并胆道出血,细菌以大肠杆菌为多见。胆总管口括约肌炎症及蛔虫阻塞胆道,可发生黄疸。蛔虫钻入胰腺内,可发生胰腺炎,蛔虫的残体或虫卵又可成为结石的核心。据国内资料表明,以蛔虫为结石核心占胆石症19~23.3%,有的高达70.7%。在治疗时,蛔虫能从胆道被排出或退出。
【辨证施治】
本病突然发生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的剧烈疼痛或绞痛,患者多为抱腹屈膝,跪卧床上,或辗转不安,大汗淋漓,呻吟不已。甚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腹痛有时向肩背或腰部放射。腹痛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儿分钟至儿小时,间歇期也不规则,有时一日发作几次,也有几日后复发者。发作间歇 期 间 往往如常人,而腹痛发作时又难以忍受,这是胆道蛔虫病腹痛的特点。腹痛之后,常出现恶心呕吐。病后1~2天,会并发急性胆道炎,可出现高热、寒战、黄疸。
本病临床辨治有以下三型:
1。蛔滞型
症状:胃脘部阵发性钻顶痛,间歇期如常人,腹痛剧烈,体征较轻,只有剑突上或偏右侧轻度压痛,腹壁软。剧痛时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常伴恶心、呕吐、纳呆、小便清,舌苔白腻,舌尖有红点,脉弦紧。(本型相当于单纯性胆道蛔虫病。以蛔虫内扰引起肝胆瘀滞为主,多见寒象。)
调理原则:疏肝利胆,解痉止痛。以取手阳明、足阳明、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四白透迎香、支沟、阳陵泉、太冲。
随症加穴:
1上腹剧痛者加承满、日月;
2恶心 呕吐者加内关。
配穴原理:本型由于蛔虫内扰引起肝胆瘀滞之证。故取四白透迎香以疏调手、足阳明经气而行气活血,镇痛解痉;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又称“飞虎”,功能宣通三焦气机而理气止痛;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合治内腑”,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二穴合用,力专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若上腹剧痛者,则加承满、日月,以疏通局部经气,而解痉止痛;恶心呕吐者,加内关以宽胸利膈,和胃止呕。
2。蛔热型
症状: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伴有阵发性剧痛,剑突下偏右可有明显压痛及腹壁紧张,寒热往来,纳呆,口苦咽干,便结,尿黄,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本型相当于胆道蛔虫病合并感染。以肝胆湿热表现为主。)
调理原则:疏肝解痉,清热利胆。以取足厥阴、足少阳、手足阳明、督脉和肝、胆背俞穴为主。
艾炙配穴 :期门、日月、阳陵泉、行间、四白透迎香、大椎、合谷。
随症加穴:
1寒热往来者,加外关;
2大便干结者,加天枢;
3纳呆者,加中脘、足三里。
配穴原理:本型由于胆道蛔虫病合并感染,导致肝胆湿热之证。故取期门与肝俞、日月与胆俞,使其俞募相配,以调整肝胆功能,而达疏肝利胆之效,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具有清利胆道,镇痛解痉作用;行间为足厥阴肝经之荥穴,“荥主身热”以清泄肝胆之湿热,四白透迎香是近代用于治疗胆道蛔虫镇痛解痉的经验穴位;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穴,功善通阳解表,清泄诸热;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独擅祛风解表,清热止痛。若寒热往来者,加外关以通调阳维而除寒热;大便干结者,加天枢以调整大肠功能而生津通便;纳呆者,加中脘以调整胃腑功能而消化水谷。诸穴合用,共奏疏肝解 痉、清热利胆之效。
3.蛔火型
症状:右上腹呈持续性剧痛,腹胀硬满,拒按寒战、高热,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身目黄染,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滑数,或细弱。(本型相当于胆道蛔虫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合并胆汁性腹膜炎,肝脓肿、胆道出血,感染性休克等。以热邪内陷、热深厥深表现为主。)
调理原则:疏肝利胆,消炎镇痛。以取足厥阴、手足少阳、督脉、足太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期门、日月、阳陵泉、足三里、支沟、大敦、太冲、大椎、合谷、心俞。
随症加穴:
1高热者,加十二井或十宣(刺出血);
2神昏谵语者,加人中、通里;
3身目黄染者,加腕骨、阴陵泉、至阳。
配穴原理:本型为胆道蛔虫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合并胆汁性腹膜炎、肝脓肿、胆道出血、感染性休克等。以热邪内陷、热深厥深为其特征。故取肝募期门与肝之原穴太冲以泻肝火;取胆募日月与胆之 合 穴 阳 陵泉以清胆火;大椎、合谷以清热;支沟宣通三焦气机而疗胁痛;大敦为肝经之井穴,“井主心下满”,而治肝胆之疾;心俞以宁心安神;足三里以行气活血。若证见高热者,则加十二井或十 宣(刺出血)以清泄热邪;神昏谵语者,则加人中、通里以开窍清神;身目黄染者,加腕骨、阴陵泉、至阳以清热利湿而祛黄。诸穴协用,以起疏肝利胆、消炎镇痛之功。
【注意事项】
1。灸法治疗胆道蛔虫病有一定效果,如能结合针法治疗则收效更捷。
2。对上述蛔热型,尤其是蛔火型,除应用针灸外,还应服用“乌梅丸加减之剂”(乌梅肉15克,使君子15克,苦楝根皮15克,雷丸10克,鹤虱9克,槟榔15克,川椒2克,细辛3克,黄连9克,黄芩9克,大黄10克,制附片10克,川玉金9克,炒枳实9克,广木香6克,水煎服),以驱蛔、镇痛、消炎、抗感染。
3。胆道蛔虫病,当疼痛缓解后,应投以足量的驱蛔药(诸如加味乌梅汤、化虫丸或山道年、驱蛔灵以及驱虫净等);倘合并胆囊炎或胰腺炎者,则应考虑结合中西药物治疗。
4。应注意及早治疗肠道蛔虫病,便可预防发生胆道蛔虫病。

*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2月22日

*文章转载来自 中国灸法治疗学

*文章部分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知即删;
*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供参考。

*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请勿做商业使用;

深圳前海艾艾贴总代理 授权总代:赵泽红 微信号:18823198636

艾灸调理胃肠神经官能症

艾灸调理泄泻(急慢性肠炎、肠结核)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关注我们

    中国石斛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