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支气管炎艾灸哪里?--艾艾贴分享
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
【西医认为】
咳嗽一证,最常见于支气管炎一病。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炎的病因是细菌、病毒的感染或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以及过敏等。临床分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两类。
咳嗽既是症状,又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凡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皆可按中医的咳嗽辨证论治。
急性支气管炎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疾病,当人体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得到机会感染的支气管粘膜炎症。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常累及到气管,故又称急性支气管炎,四季均有,冬春较多。
刺激性烟雾、粉尘,或者是一些有害气体,都会导致呼吸道的黏膜产生伤害,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而引起支气管炎。
如果经常性的抽烟,也可能会导致急性支气管炎的出现。
急性支气管炎伴有明显的咳嗽情况,也会出现发烧现象。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它是一种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或伴有喘息、气急等。起病缓慢,病程长,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连续发病。
本病发生与慢性刺激有关,如与吸烟、有害粉尘、烟雾(生物燃料)、大气污染等的长期刺激有关。此外,病毒、细菌,或致敏源、气候变化等均可致患者发病。
慢性支气管炎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因素包括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因素、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影响3.4%~22.0%的成人。45岁以上、吸烟者、生活或工作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容易发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跟年龄变大、器官衰老有关。
————————————
【中医认为】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素问·咳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明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提出外感、内伤的分类方法;赵献可《医贯》进一步阐述咳嗽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张景岳《景岳全书》更加明确地提出:“外感咳嗽由肺而及他脏,故以肺为本,他脏为标;而内伤咳嗽则由他脏及肺,故以他脏为本,肺为标”的见解。总之,历代医家对咳嗽一证论述甚多,究其发病原因亦较复杂,病因主要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病位主要在肺,若病程日久,随着病情的加重,可由肺及脾,由脾及肾。
外感咳嗽的病因,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上连喉咽,开窍于鼻。其脏娇嫩,不耐寒热,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便可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而引起咳嗽,最常见的有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风寒外袭,卫气壅遏(限制、约束)不宣,以致肺气不得宣降,而生咳嗽。如《素问.咳论》云:“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说明寒邪犯肺,可以为咳,其他四脏受寒,影响肺之宣降,亦能引起咳嗽。至宋元以后,则风寒并称。如刘完素指出:“夫嗽者五脏皆有,皆因内伤脾胃,外感风邪,皮毛属肺,风寒随元府而入......先传肺而入,遂成咳嗽。”
风热咳嗽:风热犯肺,肺失宣肃。如《明医杂著》云:“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观其用药,症属风热致咳。
内伤咳嗽:又称内因咳嗽,由他脏有病,累及肺脏所致的咳嗽。常见的有脾病及肺引起的痰湿咳嗽;肾虚及肺出现的虚寒咳嗽等。
痰湿咳嗽:主要由于脾气虚,运化失常,以致水湿内停,聚为痰浊,上渍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遂生咳嗽。古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即此之谓。沈金鳌氏更明确指出:“有痰无声曰嗽......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并曰:“因痰致嗽,重在痰,脾为主,速宜消痰”。这段记载讲述了痰湿咳嗽的因果、以及肺脾的标本关系。
虚寒咳嗽:主要因肾气、肾阳不足,水气不化,泛为痰饮;气失摄纳,逆而不降,发为咳嗽、气喘。《证治准绳·杂病·咳嗽论》中引《仁斋直指方》曰:“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凡咳嗽暴重,动引百骸,向觉从脐下邀奔而上者,此肾脏不能收气归原也。”明确提出了肺肾与咳嗽的关系。张景岳论述记载:“肾为元精之本,肺为元气之主,故五脏之气分受伤,则病自上而下,由肺及脾,以极于肾;五脏之精分受伤,则病必自下而上,由肾及脾,以极于肺,肺肾俱病,则他脏不免矣......。”说明了肺、脾、肾三脏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
当然,在病程中风寒可以化热;痰湿久蕴可转痰热;内伤可兼外感,反复外感,迁延日久,脏气受损,可致内伤。由此,咳嗽的病因比较复杂。
————————————
1.风寒束肺型
症状:咽痒咳嗽、痰白质稀,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调理原则:疏风散寒,宣肺宁嗽。以取手太阴、足太阳、任脉穴为主。
艾灸穴位:风门、列缺、天突、神阙。
配穴原理:本型为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所致咳嗽。首取风门穴,风门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太阳主一身之表、督脉为阳脉之海、灸风门穴可祛风散寒,疏调太阳经气;配手太阴络穴、八脉交合穴列缺,宣肺宁嗽;咽喉痒则咳,取天突以降逆气而利咽喉;神阙穴能激发正气,促进气血运行,使邪从外泄。
随症加穴:
1.发热甚者,加大椎;
2.鼻塞涕多者,加迎香
3.咽痒咳频者,加孔最。
————————————
2.风热犯肺型
症状:咽痛咽痒,咳嗽痰黄,质稠难出,鼻流浊涕,头胀而痛,或伴发热,口干欲饮,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调理原则:疏风清热,肃肺止嗽。以取督脉、手阳明、手太阴经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合谷、尺泽、太渊。
配穴原理:以清热疏风,肃降肺气为主。取大椎表散阳邪而解热:曲池为手阳明合穴,合谷为手阳明原穴,手阳明与手太阴相表里,二穴并用,清肺热化痰热;太渊宣肺止咳;尺泽清肺肃降。表邪得解,肺气通调,则咳嗽自平。
随症加穴:
1.咽痛加外关,少商;
2.痰稠、量多,加丰隆。
————————————
3.痰湿阻肺型
症状:经常咳嗽,痰多易吐,冬春季节发作尤甚,咳声重浊,痰白质粘,胸闷胁胀,饮食欠香,舌苔白腻,脉滑。严重者可出现气喘,腹胀、大便溏。若痰色转黄,苔色黄腻,则为蕴热之象。
调理原则:燥湿化痰,宣降肺气。以取足太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若痰湿化热,痰热蕴肺,则清热化痰,肃降肺气。以取手阳明、手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艾灸穴位:脾俞、丰隆、肺俞、太渊、神阙、曲池、太白。
配穴原理: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浊犯肺则宣降失常导致咳嗽,甚则气喘。取脾俞穴可补脾健运;丰隆穴可运脾化痰降逆,肺俞、太渊可理肺肃降;神阙穴可补中气、运脾气,气行津布,痰湿自化。加曲池、太白可以清泄蕴热。如此脾肺同调、标本同治,病自能向愈。
随症加穴:
1.气喘者,加天突、膻中;
2.胸闷胁胀者,加内关、支沟。
————————————
4、虚寒型
症状:咳嗽日久,痰液清稀量多,气喘,动辄尤甚,形寒肢冷,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甚则咳喘倚息,不得平卧、面浮足肿,心悸尿少,舌质淡胖或淡紫,舌下静脉青紫曲张,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细滑。
调理原则:温阳化饮,补肾纳气。以取任脉、足太阳、足阳明经穴为主。
艾灸穴位:气海、神阙、肾俞、脾俞、肺俞、足三里、丰隆。
配穴原理:本型多见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单纯型或喘息型。由于高年体虚,病情缠绵反复,往往出现脾肾阳虚,心肺气虚,痰饮内伏,气逆不降,或兼夹外邪,或夹有瘀血等复杂症情,防治重点在于改善体质,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目前广泛采用的“冬病夏治”法效果较好,按上面的穴位在夏季(三伏天)施灸治疗,以防冬季发病。气海、神阙穴可以培补元气,益肾纳气;肾俞、脾俞温肾阳,健脾阳,肺俞补肺肃降,足三里、丰隆化痰,以上穴位搭配一起可以扶正祛邪。
随症加穴:
1.气喘不平者,加定喘、关元;
2.心悸不宁者,加心俞、内关;
3.浮肿不退者,加阴陵泉、三阴交、命门。
————————————
【饮食】
1.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过于寒凉的食物也可以导致支气管的痉挛,不利于分泌物的排泄,所以会加重咳喘,让痰不容易咳出,加重病情,不要食用。
2.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洋葱、生姜、胡椒也会刺激支气管的黏膜,导致局部的水肿,会加重咳嗽,不要食用。
3.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容易吸收的食物。对于不容易消化、不容易吸收的食物不要食用。
5.多喝水。
【注意事项】
1.外感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病程短,病位浅,一般多局限于肺卫部分,治疗较易。而内伤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之类,则病程长,病位深,病情反复发作,调理时间长,最少3个月以上。
2.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是防治气管炎的重要一环。除注意保暖、适当锻炼、禁止吸烟外,平日可以预防做保健灸,常灸大椎、风门、肺俞、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长期不断,必有成效。
*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4月10日
*文章转载来自 中国灸法治疗学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知即删;
*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供参考。
*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请勿做商业使用;
深圳前海艾艾贴总代理 授权总代:赵泽红 微信号:188231986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