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汗能排毒?当心,这样出汗可能是身体在报
请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的网址:
www.158aiaitie.com
三伏天,高温酷暑,常常会热出一身汗。
对于出汗,有人说,多出汗是好事,排毒又瘦身;也有人说,出汗过多,会造成体虚,影响健康……
那出汗多到底是好是坏?夏季出大汗,真的能排毒?
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01/
适度出汗,对身体有好处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当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时,人体为了调节温度,就会发汗。
出汗除了能调节体温,还是人体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向外排泄的一个途径。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夏季人的阳气蒸腾在表,让汗透出来,可以活跃气血循环,促进水分代谢,排出郁滞于体内的风寒湿邪。
正如古书所载:“夏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
在越是炎热的三伏天里出汗,越有助于透出深伏于脏腑之间的邪气。


因此,我们提倡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通过运动、艾灸等方式,让身体适当出出汗,能促进气血通畅,排出湿寒邪气,对健康是有益的。
但要注意哦,并不是说出汗越多对身体越好——中医认为,微微出汗才是养生,大汗淋漓则会“耗阳伤津”。
怎么把握好这个“度”呢?
一看出汗量:微汗,像绵密的春雨,而不是浑身大汗。
二看感受:微微出汗后以后感觉很舒服;若出汗后出现口干、头晕、乏力,则说明过量排汗,这时需要及时休息并补充水分。
/02/
异常出汗,需要引起警惕

并不是所有的汗都是“好汗”,某些异常出汗,可能在提示身体某处出问题了。
异常出汗的情况包括:
● 自汗
时不时就出汗,甚至坐着不动都会出汗,稍微活动下更是汗出不止。
自汗多见于久病、体弱、虚胖等人群,主要是气虚导致的。这种类型的人易患感冒,常感觉气短、畏寒、乏力等。
如何改善?
1.推荐艾灸【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以补气固本,改善自汗症状。
气海穴:被称为“生气之源”,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
关元穴:是统摄元气之所,艾灸关元穴能培元固本、补气益精。

足三里:是强身益气的要穴,常灸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
2.日常多食用山药、扁豆、栗子、红枣等食物,能加强补气固摄的作用。
● 盗汗
睡觉时出汗,醒来后汗止,中医称为“盗汗”,主要是阴虚火旺导致的。
经常盗汗的人,常伴有手脚心热、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问题。
如何改善?
1.可艾灸【三阴交、阴郄穴、复溜穴】来清热养阴。
三阴交:为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可调节脏腑功能。
阴郄穴:为心经上的穴位,有助于养阴调心。
复溜穴:属肾经,能改善肾阴虚症状。
2.生地、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等食材,可以起到益气养阴的功效,适合盗汗者食用。
● 胸口多汗
指心窝部和胸口部位多汗,多因思虑过度而伤及心脾所致。
这类人群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等表现。

如何改善?
1.选取【膻中穴、心俞穴、脾俞穴】,通过艾灸补益心脾。
膻中穴: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灸之可宽胸理气。
心俞穴:为心脏经气转输的地方,对心有养护作用。
脾俞穴:脾的背俞穴,善于调理脾脏功能。
2.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焦虑,平时用黄芪、大枣等泡水喝,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 汗黄而黏
汗出色黄、质黏,甚至把衣服染成黄色。
伴有食欲不振、口苦、胁痛、尿黄等,属于湿热蕴积。

如何改善?
1.通过艾灸【曲池穴、阴陵泉、极泉穴】来起到温脾祛湿的作用。
曲池穴:可清泄阳明积热,通畅气血。
阴陵泉:能健脾化湿,祛除脾胃湿热。
极泉穴:有温阳通脉的作用,尤其能改善腋下多汗、汗味重的情况。
2.夏季适合清淡饮食,尽量少食辛辣肥腻、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多吃冬瓜、芡实、山药、白萝卜等,有益于清热祛湿。
文章装载来自 艾艾贴订阅号
*文章部分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处理,感谢!

深圳前海艾艾贴总代理 授权总代:赵泽红 微信号:18823198636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