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神经痛艾灸哪里?怎么贴?艾艾贴使用方
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
胁肋痛又有“胸胁痛”、“胁下痛”、“季肋痛”、“肤胁肋痛”等名称,现代医学称之为“肋间神经痛”。
现代医学认为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沿肋间神经分布区发生经常性疼痛并有发作性加剧的特征。其原发性者较为少见,而继发性者多与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感染、外伤或异物压迫等有关。另外,还有髓外肿瘤和带状疱疹也常为产生本病的原因之一。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原因颇为复杂,大凡外感、内伤诸证,均可导致胁痛。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胁痛病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然而心、肺、脾、胃、肾与膀胱,亦皆有胁痛之病,以邪在诸经,气逆不解,传及少阳、厥阴乃致胁肋疼痛耳。故凡以焦劳忧虑而致胁痛者,此心肺所传也。以饮食劳倦而致胁痛,此脾胃之所传也。以色欲内伤,水道壅闭而致胁痛者,此肾与膀胱之所传也。传至本病,则无非肝胆之病矣。至于忿怒、过劳、伤血、伤气、伤筋或邪在半表半里之经,此自本经之病。”《会心录》也说:“胁痛一证,不徒责在肝胆,而他经亦累及之。有寒、热、虚、实不同,痰积、瘀血之各异。”
总之,历代诸家之说甚多,撮要言之约有五个方面:即邪犯少阳、痰饮内停、肝气郁结、瘀血阻滞、肝胆湿热等,如此种种均可导致肝胆之经气失调,气血阻滞,引起胁肋作痛。
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肋间神经痛。其邻近脏器组织病变与胸膜炎、结核、肿瘤、以及外伤等,更为肋间神经痛的主要原因。
【辨证施治】
本病临床常见者有五型,辨治于下,
1.肝气郁结,络脉不利型
症状:胁痛以胀为主,或如刺痛,痛无定处,胸闷不舒,好太息,甚则腹部胀满,胃呆食少,舌苔薄,脉弦。
调理原则: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以取足厥阴、足少阳和肝之背俞穴为主。
艾炙配穴 :肝俞、期门、丘墟、太冲。
随症加穴:
1胁肋刺痛者,加大包、阳陵泉;
2胃呆食少者,加中脘、足三里。
配穴原理:本型为肝气郁结,络脉不利之证。故取肝俞、期门以俞募相配,而疏肝调气;再取肝经之原穴太冲与胆经之原穴丘墟相伍,以疏肝利胆,活络镇痛。
2.瘀血阻络,经气阻塞型
症状:胁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势持续而阵发加重,入夜尤剧,或由外伤引起,或有胁下肿块。舌呈紫色或有 瘀斑,脉象细涩。
调理原则:活血行瘀,理气止痛。以取足厥阴、足太阳、足太阴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膈俞、肝俞、血海、三阴交、行间。
随症加穴:
1胁痛如刺者,加支沟、阳陵泉;
2胁下有肿块者,加痞根。
配穴原理:本型为瘀血阻络,经气阻塞之证。故取膈俞、血海、三阴交以活血行瘀;取肝俞、行间以疏调肝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通,通则不痛。
3.邪犯少阳,枢机失利型
症状:胁肋抽掣冷痛,或灼热疼痛,或痛胀兼作,伴有寒热往来,口苦,咽干或目眩耳聋等少阳病症候群。舌苔白滑或黄,脉弦。
调理原则:和解少阳,祛邪通络。以取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大椎、外关、中渚、足临泣。
随症加穴:
1胁肋剧痛者,加阳陵泉、支沟;
2目眩耳聋者,加阳白、翳风。
配穴原理:本型为邪犯少阳,枢机失利之证。由于外 邪 侵袭少阳,枢机失利,则为寒热往来;少阳经气阻滞,则为胁肋疼痛。故取外关、中渚以疏解少阳之邪;取大椎以通阳达表,而去寒热;取足临泣以祛邪热而通络。若胁肋剧痛者,加支沟、阳陵泉以宣通三焦气机,舒筋通络而镇痛;目眩耳聋者,加阳白、翳风以清泄少阳经之风热,而定眩复聪。
4.痰饮内停,气机失宣型
症状:胸肋胀痛,呼吸时其痛加剧,是以气短息促,伴有咳嗽频作,甚则气逆作喘,咳痰稀薄。舌苔白腻,脉象细弦或沉滑。
调理原则:宣肺理气,化痰蠲饮。以取手太阴、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尺泽、列缺、天突、足三里、丰隆。
随症加穴:
1胸肋剧痛者,加内关、阳陵泉;
2气逆作喘者,加膻中、鱼际。
配穴原理:本型为痰饮内停,气机失宣之证。痰饮停 于 胁 肋 之间,谓之“悬饮”。由于痰饮停留,阻碍肝胆气机的通调,故而胁肋疼痛。然饮停胸胁与肺气的宣展失常,从而影响肝胆气机之疏泄有关,故取尺泽、列缺以宣泄肺气;取天突以肃降肺气而止喘咳;取足三里、丰隆以调理脾胃而杜痰饮之源。若胸肋剧痛者,加内关、阳陵泉以宽胸利胁,理气镇痛,如气逆作喘者,加膻中、鱼际以清肺降逆而平喘。
5,肝阴不足,经脉失养型。
症状:胁肋部隐隐作痛,其痛绵绵不休,口于咽燥,心中烦热,头昏目眩,视物不清,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多见于慢性病衰弱患者。
调理原则:补养肝阴,和络缓痛。以取足少阳、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经穴和肝之背俞穴为主。
艾炙配穴 :肝俞、风池、曲泉、三阴交、太溪。
随症加穴:
1胁肋隐痛者,加阳陵泉、丘墟;
2头昏目眩者,加百会、阳白。
配穴原理:本型为肝阴不足,经脉失养之证。故取肝之背俞穴肝俞与肝经合穴曲泉以调补肝脏;取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三阴交与足少阴肾经之原穴太溪以滋水养阴;取风池以祛风健脑而治头昏眩。若胁肋隐痛者,加阳陵泉、丘墟以舒筋活络,利胆镇痛;如头昏目眩者,则加百会、阳白以祛风、醒脑、定眩而疗头目之疾。诸穴合用,各奏其效,则胁痛之证自可缓解。
【注意事项】
胁痛(包括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胁肋部外伤等病变所引起的疼痛)用灸法治疗解除疼痛是比较满意的,但应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5月9日
*文章转载来自 中国灸法治疗学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知即删;
*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供参考。
*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请勿做商业使用;
深圳前海艾艾贴总代理 授权总代:赵泽红 微信号:188231986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