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有什么不同的,来看下三伏灸时刻表
冬病夏治,“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很多艾艾贴客户都会来问我,三伏天调理湿寒有什么特殊性吗?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身体虚弱、抵抗力差、不抗寒冷、平时容易发困、精神不佳、容易滋生各种病症发生等,属自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夏治”是指选择在炎热的夏季,通过穴位艾灸或者贴敷来刺激穴位和通过药物的渗透吸收,从而起到疏通经络、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进而减少、减轻“冬病”。在冬季一般治疗以治标为主,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夏季来调理冬病,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这些症状在夏季通常发作比较轻,药效的发挥也高于冬季,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扶正,固本。有效达到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2018年三伏灸具体时间如下:
伏前解毒:5月05日--7月16日
初伏驱寒: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清养: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化瘀:8月16日--8月25日
伏后固本:8月26日--9月02日
三伏灸适用人群:
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它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
一、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
二、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具体适应症:
骨科方面: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
呼吸方面: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等;
胃肠方面: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妇科方面: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儿科方面:遗尿、厌食等(虚寒性);
亚健康方面: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身体虚弱,疲劳无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
三伏灸的好处
冬病夏目的在于冬季时期减少发病,减轻病情进一步进展;所以不要急于求成,不能要求立竿见影,需要长期坚持,在家常备一些艾艾贴可以很方便在三伏天艾灸了,一般需连续坚持三星期才有作用。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