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胖三斤?收好这份「刮油」指南,照着做悄悄变瘦--艾艾贴分享
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
春节期间各种聚餐,
几乎顿顿大鱼大肉,
不仅肠胃受不了,
也让体重秤上的数字飙升了不少……
别慌!
拯救「过年肥」的刮油指南来了,
赶紧安排起来吧!
01
来杯消食茶
● 山楂茶:山楂5克、绿茶3克、冰糖10克,用开水泡饮。
山楂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尤其适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的人群。
● 炒米茶:将大米倒进锅中小火加热,用铲子不停翻炒至深黄微焦;每次取一小把炒米,加一碗水煮3分钟,只喝水即可。
炒米茶口感略带苦甘,具有健胃消食、止泻健脾的作用。
● 罗汉果蜂蜜水:罗汉果半个,加沸水冲泡15分钟,调入适量蜂蜜。
罗汉果润肠而不伤肠胃,它的药性比较温和,有助于通便、排浊。
02
艾灸健脾穴
《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节日期间的暴饮暴食极易损伤脾胃,通过艾灸相应穴位调节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经气,不仅可促进排出体内多余痰湿,还可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胃肠道不适,起到总体调整作用。

●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因此艾灸中脘穴能激发胃经经气,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 水分穴:位于肚脐上一寸,取穴时可将拇指放在平肚脐的地方,水分穴就位于拇指上沿。艾灸这个穴位有健脾利湿、通调水道的作用。


● 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3寸(手并拢,食指到小指四指幅的宽度),胫骨旁开1寸(约拇指宽)的凹陷处。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能够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赤白肉际处。此穴为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自然不用多说,同时也具有理气和胃、祛湿止泻、降逆止呕之效。
03
晨起揉揉腹
早上起床后,可以先排空小便,然后搓热双手,两掌相叠放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按揉。
注意揉腹的动作要柔缓,时间以5~8分钟为宜。
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气血津液的发源地。晨起按揉腹部可通和上下,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各脏腑机能,尤其能够加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04
睡前敲带脉
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据《难经·二十八难》载:「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唯有带脉横行环腰绕身一周,就像人体生与俱来的一条「腰带」一样,起到「总束诸脉」的作用。
带脉位于人体中部,途径有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等穴位,双手沿着带脉循行路线轻轻敲打,可疏通带脉、清肝利胆,并有助于减轻腹部赘肉。
每晚睡觉前躺在床上,双手握空拳,从腰部两侧开始来回敲打带脉,用力适中,每次敲100下左右即可。
*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2月22日
*文章转载来自 中国灸法治疗学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知即删;
*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供参考。
*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请勿做商业使用;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