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要避免骤冷刺激
冷水冲澡=自杀?夏天洗澡有讲究!
夏日炎炎,工作、运动后大汗淋漓,这时如果能马上冲个冷水澡,该多痛快呀!
浙江嘉兴的刘某也是这么想的,但不幸的是,盛夏里这桶当头浇下的冷水夺去了他的生命——40小时后,他因骤冷刺激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而亡。
这是《一桶水毁了一家》这条新闻里的主人公,53岁的刘某,在亲属眼中属于“身体棒得可以打死老虎”,但这位能“打虎”的“壮汉”,却因浇了一桶冷水永远地倒下了。
类似的洗澡后死亡的案例还有不少:
2013年夏天,沈阳40岁男子周某晨跑后洗了一个冷水澡,引发心梗身亡。
2012年夏天,北京19岁小伙洗澡后突然发生心脏骤停,最终未能抢救过来。
2010年夏天,大连40岁男子于某加完班后,在宿舍洗冷水澡,造成心脏病突发身亡。
这些悲剧让人不禁惋惜,如果能多加注意,这么多条人命也不至于洗个澡就没了。医生提醒各位:夏季洗澡时一定避免骤冷刺激,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夏天洗凉水澡,你认为很舒服,实际上危害很多:
1、对心不好。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热会使血液集于体表,这时候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了,如果突然骤冷刺激,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荷,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2、诱发颈椎病。长期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刺激到颈部就会诱发颈椎病等骨关节病。
3、关节疼痛。临床医学表明,某些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比如老寒腿、关节疼痛等“冬病”,产生原因都与夏季随意洗冷水澡造成人体受寒有关。
4、诱发皮肤病。人体从高温环境下回来,皮肤温度相对比较高,在没有冷却下来的情况下,突然受到冷水的刺激,会引起面部皮肤毛孔收缩,使得毛孔中油污、汗液不能及时被清洗出来,从而诱发皮肤病。
温水更有利于降温散热
冷水浴解暑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天热时毛孔全部张开,而突如其来的凉水刺激会让毛孔迅速闭合,造成热量不能散发反而滞留体内,从而引发“闭汗”。
通俗地说,就是汗液排不出去,热只能积聚体内,反而可能引发恶寒发热、体温上升、口干舌燥、食欲下降等。
所以,如果主要为了降温而洗澡,洗澡水的温度不要太低,最好与体温接近,也就是控制在35~37℃之间。
水温如果过高也不好,高于42℃的话会使皮肤表面的脂膜层更容易被破坏,同时毛细血管受热扩张,这会加剧皮肤干燥,引起瘙痒。
洗澡里的“养生经”
洗了那么多年的澡,你知道正确的洗澡顺序吗?其实,清洗的步骤应该是:先洗脸、再冲身、最后洗头。
先洗脸:洗澡时热水一开,就会产生蒸汽,而人的毛孔也会随之扩张,此时应该立刻洗脸,否则脸上积累了一天的脏东西将很容易侵入毛孔,导致长痘。
再冲身:温水洗澡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扩张毛孔,将身体上的污垢彻底排出。
对了,洗澡时利用温水的热力,适当按摩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部位,也是一个养生过程,对健康很有好处。
第一个部位是颈后部,这里是大椎穴的所在,为三阳、督脉之会,刺激这个部位能提升人体阳气;
第二个部位是胳肢窝,在腋窝顶点的腋动脉搏动处有个极泉穴,主要作用是养护心脏;
第三个部位是小腿肚。当我们用力伸直小腿或抬起脚跟时,小腿肚上会出现一个类似“人”字型的凹陷,凹陷的尖角处是承山穴的所在,刺激这里能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感。
最后洗头:洗脸冲身大概需要花费十几分钟,这段时间足以让头发在蒸汽中得到滋润,把头发留在最后来洗,这对养护头发有帮助。
另外,关于洗澡的时间也有讲究:
不可在艾灸或剧烈运动之后、身体燥热、饭后酒后、血压低的情况下冲洗,应当休息一段时间,等身体相对舒适后再进行冲洗。尤其是刚出一身大汗后更不宜立刻洗澡,这样会使人体受到刺激,不利于健康。
医生还提醒,以下人群要千万注意远离冷水澡,在夏天时切莫贪凉:
1、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呼吸道疾病等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人,洗冷水澡会使血管急骤收缩,增加心脏负担,严重者可使脑血管破裂、出血、中风、昏迷甚至死亡。
2、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病人也不宜洗冷水澡,因为神经受寒受凉后,疾病反应会更加剧烈。
3、寒冷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洗冷水澡会刺激病情加重。
4、身体虚弱、感冒发烧、睡眠不足,还有女性经期、哺乳期、怀孕期间,都不宜洗冷水澡。
文章转自艾艾贴订阅号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