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艾贴告诉你艾灸的作用-逃不过的痔疮,这个方法帮你摆脱后“股”之忧
请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的网址:
///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发病率很高。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痔疮发病率为50%~60%。 其常见症状为排便时出血、疼痛、痔赘脱垂、肛门瘙痒等,易反复发作,严重情况下可发生感染、贫血等情况。 01 痔疮的成因 祖国医学对痔早已有较深入的认识,《内经》中提出痔是“筋脉横解”,也就是血管扩张的病变。 该病诱发因素有很多,可因久坐久立、长期便秘、负重远行、妊娠等因素导致气机失宣,引起气血瘀结于肛门; 也可因体质亏耗或年老体弱,导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而引发痔疮; 也可与饮食失调、嗜酒辛辣等不良习惯有关,以致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湿热与瘀血结滞于肛门,形成痔疮。 根据痔疮的病因病机,可将其分为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湿热下注证等证型。 02 痔疮需对症处理 对于痔疮,一般以保守调理为主,无症状的痔疮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疮应减轻症状或消除症状。 而艾灸具有消瘀散结、扶阳固脱之功,对于不同证型的痔疮,艾灸特定穴位能够起到调理的作用。 ● 气滞血瘀证 症状:可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不能还纳;或肛缘肿物突发水肿,触痛明显;伴坠痛或胀痛。 艾灸选穴:承山穴、次髎穴、长强穴 承山、次髎同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膀胱经其别行经脉络于肛,灸之能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长强穴属督脉,位于脊底端,《甲乙经中国针灸大辞典》载长强穴主治便秘、便血、痔疮、尾骶部疼痛等。 ● 脾虚气陷证 症状:肛门松弛,痔核脱出须手法复位,不能自行还纳;便血色鲜红或淡红;伴身疲气短、面色少华、自汗等。 艾灸选穴:百会穴、大肠俞、二白穴 百会穴坐落头顶,古称三阳五会。针对久病体弱、阳气下陷造成的脱肛、痔疮等症,灸百会穴有提高人体阳气之效,从而起到改善的作用。 大肠俞是大肠之背俞穴,艾灸这个穴位可以促进肠道气血的运行,使局部结滞得以疏散。 二白穴为临床调理痔疮经验穴,《医学纲目》中指出:“痔漏下血,里急后重,或痒或疼,二白在掌后纵纹上四寸。”艾灸这个穴位对改善痔疮出血有较好的效果。 ● 湿热下注证 症状:便时痛疼出血,便血色鲜红;或肛门局部灼热,重坠不适;大便粘膩,排出不畅。 艾灸选穴:孔最穴、承扶穴、阴陵泉 孔最穴为肺经的郄穴,郄穴为脏腑经脉之气深聚之处,刺激此穴有宣肺解表、清热散瘀的作用。 承扶穴属膀胱经,该经络循行经过肛门周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理,此穴可用于改善痔疮不适。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可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痔疮非常容易复发,所以在日常养护方面,也要特别注意这几点: (1) 尽量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这样可以防止便秘和大便干燥加重痔疮。 (2) 注意排便习惯,不过分用力排便,每次排便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 (3) 坚持提肛锻炼,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防治痔疮、脱肛等很有帮助。 特别提醒,许多胃肠道疾病亦可出现与痔疮相似的症状,尤其需要进行排查,如果长期出现便血等情况,建议尽早前往专科医院进一步鉴别诊断。 文章转载来自 艾艾贴订阅号 *文章部分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处理,感谢!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