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3样食物,改善水肿虚胖,健康瘦下来--艾艾贴分享
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
现在很多人长期久坐、缺少运动,喜欢吃寒凉生冷、甜腻油腻的东西,经常情绪紧张、焦虑……这些都容易造成体内气滞血瘀。 而气血流通一旦变慢,寒湿痰浊就无法正常排出,化作身上的脂肪、赘肉,人自然就变胖了。 这类人不仅“喝口水都长肉”,看起来大腹便便、肌肉松软,通常还会出现体质孱弱、精神不济、肤色暗沉、气短懒言等现象,人终日昏昏沉沉、缺乏精气神。 因此,当你出现上述情况时,千万不要盲目通过节食或吃水果餐来减肥,因为很多人的胖是虚胖,背后是体虚,靠不吃或是少吃是很难达到减肥效果的。
中医更提倡“补瘦”,即通过饮食健脾、祛除湿浊,来改善身体机能,起到塑身减肥的效果。 要想改善虚胖体质,可以从日常多吃这3样食物开始。
01 水中人参——芡实
芡实是一种水生植物,因它果实为饱满的圆球形,尖端突起,看上去形如鸡头,且颜色白皙似米,故也被称作鸡头米、鸡头苞。 芡实有着“水中人参”的美名,一方面它可以缓解脾虚,加强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另一方面它也有不错的益肾补气效果,适合体虚人群日常调养。
正如《本草经百种录》所言:“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这段话指出了芡实是很难得的兼具祛湿、健脾、补肾的日常食材,尤其适合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虚胖者。 由于芡实质地较硬,用于煮粥、煲汤时,熬煮的时间应该稍长一些。如果想要食用更方便,也可以把芡实焙熟后打成粉,每次放一些到粥里。
02 脾之谷——白扁豆
《本草纲目》中记载:“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 白扁豆最值得推荐的点在于,其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一般健脾的药都会偏温或偏燥,对于容易上火的人可能会加重燥热,用白扁豆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白扁豆在补气健脾之余,还能化湿和中,很适合伤食损脾或痰湿阻脾,导致脾虚而湿浊内生的肥胖人士。
白扁豆可用于煲汤,也可以加梗米一起煮粥,体质偏气虚者,可用黄芪提前煮水备用,然后将白扁豆、梗米倒入黄芪水中煮成粥食用,健脾补气的效果会更强。 值得注意的是,白扁豆个大肉厚,食用前至少要煮20分钟,食用不熟的白扁豆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 每次食用白扁豆不宜过量,一般不要超过50克,否则也容易出现胀气、腹痛。
03 四时神药——茯苓
说起健脾祛湿的食物,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薏米,但其实薏米性寒,并且因为祛湿力强,比较耗气,所以不适合长期吃。 茯苓的作用与薏米类似,其祛湿主要是靠利水渗湿,也就是把水湿通过小便排出来。 但茯苓药性平和,既可驱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对症不论寒热虚实,不分四季,可与多种药物配伍,发挥其独特功效,因此也被称作“四时神药”。
关于茯苓的食疗方有很多,可以搭配瘦肉、山药煲汤;也可以把茯苓研末,用温开水送服;还可以选择用茯苓加面粉做成茯苓饼,也是一道养生佳肴。 虚胖的人,因为脾虚导致运化水湿的功能不足,除了要多吃上述3种食物健脾祛湿,在饮食上还要控制盐的摄取量,同时尽量避免摄入咸鱼、腌肉、香肠、泡菜等重盐食物,以免加重水肿的情况。
在进行饮食调理的同时,日常多按摩或艾灸丰隆、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位于脾经、胃经上的穴位,能促进脾胃机能恢复,加速排出身体内部的痰浊湿气。
*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1月24日
*文章转载来自 艾艾贴订阅号
*文章部分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知即删;
*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供参考。
*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请勿做商业使用;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