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食枣,让气血随春生不断充盈--艾艾贴分享
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
药王孙思邈在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提倡人们在春日里,宜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物。
因为甘味入脾,适当增加甘甜食物的摄入,可以避免春季肝气升发过度,同时顾护脾胃,避免肝脾不和。
这便是春食甘的道理。
红枣是药食同源的补益食材,色泽呈「外红内黄」:
枣皮是红色的,红色入血,因此红枣的突出功效之一就是养血补血;
枣肉则色黄,黄色入脾,所以吃枣能够温补脾胃,对气血的调养大有裨益。
枣作为药用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里面是这么说枣的:
「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久服,轻身长年。」
虽然枣对人体具有补益作用,但有些人吃了之后,却容易出现上火、胀气等不适。
今天教大家2种枣的吃法,能够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枣配姜
吃过枣的人都知道,枣肉吃起来有点黏糊糊的,而中医认为湿性黏滞,或者反过来说:黏滞则湿。
因此大枣吃多了容易生湿,阻碍脾胃运化。
这样一来,大枣的营养与补益功效就难以完全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影响到消化功能,导致胃胀难受、便秘等。
针对这种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在吃枣的时候,配上一点生姜就可以了。
生姜味辛,为发散之品。
与枣合用,能把大枣的滋腻化开,同时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对外来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作用的发挥。
对此姜枣配伍,名医张锡纯曾称赞有加,说:「大枣若与生姜并用,为调和营卫之妙品。」
所以建议大家平时用枣煲汤、煮粥时,不妨放上一点生姜,养生效果更好!
三蒸枣
枣直接干吃的话,皮比较硬,也比较难消化。
平时肠胃就不太好的人,建议把枣蒸着吃:
红枣洗净后放入锅中蒸20分钟,在通风处晾3-4个小时;
依据中医理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后天之本」。
脾胃运行正常,气血生化才能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全身各个部位。
脾胃除了靠饮食调补,还可以配合艾灸来改善脏腑功能,加强健脾补虚、益气养血的效果。
灸法作为传统中医里的一种养生调理方法,其温补脾胃作用早在古代已经提出。
元代医家罗天益《卫生宝鉴》中主张用灸法温补中焦,取中脘、气海、足三里三穴为主穴。
这三个穴位均为健脾胃的要穴,能够调整脏腑机能、促进气血生化,从而增加全身气血能量供给,起到内调脏腑、外荣气色之功。
*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4月4日
*文章转载来自 中国灸法治疗学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知即删;
*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供参考。
*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请勿做商业使用;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