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调理乳痈(急性乳腺炎)
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
乳痈,又称“吹乳”、“妒乳”,俗称“奶疮”;现代医学称之为“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病症,尤以初产妇最为多见。
本病多由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或乳汁不通,以致经络阻塞,营气不和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乳汁淤积或乳头裂伤,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而发:宋·《圣济总录》云:“新产之人,乳脉正行,若不自乳儿,乳汁蓄结,即为乳痈”。由于新产妇精神紧张,或忿怒郁闷,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乳络不通,乳头堵塞,排乳不畅,酿为乳痈。
2.乳汁蓄结而发:《冯氏锦囊》云:“有因小儿断奶后不能回奶,......积滞凝结,......结成痈肿。”由于断奶不得法,乳汁郁积不散,而酿成乳痈。
3.胎气上冲而发:由于妊娠期胎气上冲,结于阳明之络,可形成内吹乳痈。
4.胃热蕴结而发:女子不在哺乳期给儿女假吸,男子胃火炽盛,壅于乳房也可形成乳痈。
5.吮破乳头而发:由于小儿吮乳,吮破乳头影响正常授乳,可导致乳汁蓄积而成外吹乳痈。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其感染途径有二:一是细菌自乳头破损或皲裂处侵入,沿淋巴管道进入到腺叶间和腺小叶间的脂肪、纤维组织,引起脓性蜂窝组织炎;二是细菌直接由乳管侵入腺小叶,停留在滞积的乳汁中,继而扩散至腺实质。后者多见于缺乏哺乳经验的初产妇,哺乳时不 让 乳 汁 吸尽,致使乳汁滞积在腺小叶中,从而有利于入侵的细菌生长、繁殖。所以,乳汁的滞积常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辨证施治】
本病临床可分肝气郁结、胃热蕴结、毒盛酿脓三型。1,肝气郁结症状:乳房部肿胀,触诊疼痛,皮色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排泄不畅,伴胸闷胁痛,呕逆,纳呆。苔薄,脉弦。
调理原则:疏肝解郁,通络散结。以取手、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期门、内关、天池、肩井、太冲。
随症加穴:
1乳汁排泄不畅者,加膻中、少泽;
2胸闷胁痛者,加阳陵泉、丰隆;
3肿块触痛,加乳根、阿是穴。
配穴原理:本型由于肝失疏泄,乳络不通所致。故 取期 门、太冲、内关以疏肝调气、化痰散擦。配天池以疏通厥阴之经气,而消患部气血之阻遏。肩井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经验效穴,取之以清热散结,消肿止痛。配取乳根、阿是诸穴,以调节局部经气,而起活血散瘀之效。
2.胃热蕴结
症状:乳房肿胀,触之疼痛,皮肤微红或无变化,乳房有结块,乳汁蓄结,排泄不畅,伴恶寒发热,烦渴,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或滑数。
调理原则:清胃泻热,通络散结。以取手、足阳明、任脉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膺窗(取患侧)、足三里、膻中、温溜、上巨虚。
随症加穴:
1乳房胀甚者,加少泽;
2恶寒 发热者,加合谷、风池;
3便秘者,加天枢。
配穴原理:本型由于阳明热毒蕴结,气血违和而阻遏乳络所致。取膺窗以疏通阳明经气,足三里以清泄胃火,膻中以行气解郁而疏通乳络。取手阳明之郄温溜,以清邪热、理肠胃而消肿散结。更配少泽以通络,合谷以清热,风池以祛风,天枢以通便。如此诸症得解,则奏效自捷。
3.毒盛酿脓
症状:乳房肿块增大,炊红疼痛,伴有高热寒战,烦渴;若发热不退,持续跳痛,肿块中央渐软,以指触诊有波动感者,是为脓熟。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数。以取手、足阳明、手太阳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乳根、曲池、少泽、肩贞、天宗。
随症加穴:
1高热者,加大椎;
2烦渴者,加少府、太溪。
配穴原理:本型属阳明热毒炽盛,腐肉成脓之证。取足阳明经之乳根以清泻阳明之热毒。取少泽以泻邪热,通乳络。取肩贞,天 宗以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配曲池可助乳根以清泻阳明热毒。此外,应配合外科治疗。
【注意事项】
1.急性乳腺炎 在未成脓期,治以消散为 主,应用针灸有较好效果。从实践证明 肩井与少泽两穴,治疗 礼痈初期有特效。因 肩井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与阳维脉之会穴,这些经络与乳房有密切关系,取此一穴可作用于多经,从多方面作用于乳房,而起到通经活络,散擦破结之作用。
2.若乳痈已化脓,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3.哺乳期应保持乳头清洁,乳汁排泄通畅,一旦发生炎症,应及时进行灸治,并定期用吸乳器吸出 乳汁,则有 利 于 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3月10日
*文章转载来自 中国灸法治疗学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知即删;
*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供参考。
*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请勿做商业使用;
深圳前海艾艾贴总代理 授权总代:赵泽红 微信号:188231986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