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艾贴 - 首页艾艾贴代理价格 - 前海艾艾贴代理 - 全网正品保障

欢迎访问深圳前海艾艾贴网站!(https://www.158aiaitie.com)

艾灸调理缠腰火丹(带状疱疹)

2024-07-16 11:00:26分类:每日一课 阅读:222

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

www.158aiaitie.com

 

[概述] 缠腰火丹,古 称“甑带 疮”、“火带疮”、“蜘蛛疮”、“蛇串疮”、“蛇窠疮”等;现代医学称之为“带状疱疹”。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系由病毒感染所致。其特点为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多为单侧性,且伴有神经痛。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 [病因病机] 1.有因情志不遂而发病: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胆火甚所致。 2.有因饮食不节而发病:饮食不节,则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不得疏泄而成。 3.有因感受风火、湿毒而发病;外感风火、湿毒之邪,郁于少阳、厥阴经脉,致使肌肤营卫壅滞而发病。 由于热毒蕴郁于血分,则发为红赤云片,温热聚集不散,则结为黄白水疮;湿热毒邪阻遏经络,以致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此病毒可长期潜伏于机体神经细胞中,一旦当某些因素(诸如:感染、外伤、放射治疗、恶性肿瘤以及神经系统障碍等)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时,均可造成病毒活动,诱发本病。 [辨证施治] 本病于发疹前多有发热、倦息、食欲不振等症状,先感局部皮肤灼热,感觉过敏和神经痛,继则皮肤潮红,在红斑上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旋即变为小疱,疱膜紧张发亮,中心凹陷,如脐窝状,不相融合,皮疹沿着神经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多为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常见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支配区,亦可侵犯眼、鼻、口腔及阴部粘膜,数日后便干燥结痂,痂落后不留瘢痕,仅有暂时性的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发生大疱、血疱或坏疽。附近淋巴结往往肿大。其临床辨证有以下三型: 1.肝胆风火型 症状: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有口苦咽干,口渴喜冷饮,烦躁易怒,食欲减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泄肝胆,凉血解毒。以取足少阳、足厥阴、足太阴经穴和阿是穴为主。 处方:阳陵泉、丘墟、曲泉、行间、血海、三阴交、侠溪、阿是穴(皮损局部围刺4~6点)、夹脊穴(皮损侧相应部)。 随症加穴:①便秘者,加支沟,天枢;②小便短赤者,加中极、阴陵泉;③皮损发于面颈者,加风池、合谷、外关。 灸法: (1)冰黛敷灸:用青黛20克,冰片2克,茶水调,敷疱疹局部,一日2~3次。 (2)雄倍散敷灸:用雄黄、五倍子、黄连、枯矾各等份,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敷疱疹局部,一日1~2次。 (3)艾炷隔蒜灸:每次选用上穴3~5个,按隔蒜灸法操作,每穴灸3壮,每日1~2次。 方义:本型由于风火郁于少阳、厥阴之经,故取肝经合穴曲泉、荥穴行间,以清泄厥阴之郁火;配胆经合穴阳陵泉、原穴丘墟、荥穴侠溪,以疏泻少阳之风热;取血海、三阴交,以凉血化瘀;采用局部围刺结合相应夹脊穴针刺,以调理患处气血,而清热泄毒,行气止痛。便秘者加支沟、天枢,以宣通三焦之气,调整大肠功能而通便;尿赤者加中极、阴陵泉,以利膀胱气化,健运脾湿而利小便,俾使火热毒邪皆从二便排出。若皮损患于面颈者,则按经选用有关输穴,诸如风池、合谷、外关等,以疏调本经经气,而泄热解毒。 2.脾经湿热型 症状:皮损淡红,起黄白水疱或起大疱,疱壁松疏,易破,渗水糜烂。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以取足太阴、足阳明、足太阳经穴和夹脊穴、阿是穴为主。 处方:章门、脾俞、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内庭、夹脊穴(取同侧与皮损部位相应处)、阿是穴(即皮损局部围刺4~6点)、膈俞、血海。 随症加穴:①热重者,加合谷、曲池;②皮损于面颈者,加风池、外关。 灸法: (1)艾卷温和灸: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 (2)雄倍散敷灸:参照上述“肝胆风火型”雄倍散敷灸法操作。其余各穴可结合艾卷温和灸法,每穴灸3分钟,一日1~2次。 方义:本型乃系脾失健运,温热蕴于太阴、阳明之经所致,故取脾经募穴章门与脾俞相配,以调整脾之功能;取脾经合穴阴陵泉,会穴三阴交,以运脾利湿;取胃经合穴足三里,荥穴内庭,以清胃泻火;配膈俞、血海,以凉血化瘀;取夹脊与阿是穴,以疏通经气,泄热解毒。凡热重者则加合谷、曲池,以解表清热;皮损于面颈者则按经取穴,以调畅本经经气,而清泻湿热毒邪。诸穴协用,共奏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效。 3.气滞血瘀型 症状:皮疹虽已消退,但局部疼痛依然,是以夜寐不宁,肢倦神疲,舌质暗或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行气活血,疏经通络。以取手足阳明、手足少阳、足太阳和夹脊穴为主。 处方:合谷、足三里、支沟、阳陵泉、委中(刺出血)、后溪。 随症加穴:①病在头面者,加风池、太阳、攒竹、四白、下关、颊车;②病在胸胁者,加夹脊(取病侧相应者)、太冲;③病在腰腹者,加夹脊(取病侧相应者)、三阴交;④痛甚者,加阿是穴。
灸法: (1)艾卷温和灸:参照上述“脾经湿热型”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 (2)艾炷隔蒜灸:每次选3~5穴,按艾炷隔蒜灸法操作,每穴灸3壮,一日1次。 方义:本型为气滞血瘀型。由于肝气郁结,湿热毒邪,均可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阻于何经,则痛于何部。治则辨证归经,循经取穴。病变在阳明经者,则取合谷、足三里,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性善疏风清热,行气止痛;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功能补气益血,活血化瘀;病变在少阳经者,则取支沟、阳陵泉,因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经主……寒热”,善清三焦之风热;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又系筋之会穴,功能清泄胆火,舒筋镇痛;病变在太阳经者,则取委中、后溪,因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又称血郄,刺之出血,能清泄血分之热毒;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又系八脉交会八穴之一,通于督脉,“输主体重节痛”,性擅蠲湿通络。凡病在头面者,则加风池、太阳、攒竹、四白、下关、颊车诸穴,以调畅局部经气,而散头面之风热;病在胸胁者,则加相应夹脊穴和太冲,以激发局部经气,而清泄肝胆之郁热;病在腰腹者,则加相应夹脊穴和三阴交,以疏通腰腹经气,而清利肝脾之湿热。若疼痛剧烈者,可按照《灵枢·经筋》篇“以痛为输”的原则,在局部取用阿是穴,灸之,拔罐,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而达通则不痛之效。
[注意事项 1.本病采用灸法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2.本病不宜食辛辣食品和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即引起过敏的食品)

*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7月17日  

*文章部分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知即删;
*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供参考。

*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请勿做商业使用;

深圳前海艾艾贴总代理 授权总代:赵泽红 微信号:18823198636

艾灸调理白驳风(白癜风)

艾灸调理鹅掌风(手癣)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关注我们

    中国石斛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