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疮,一名“疣疮”,又名“晦气疮”、“疣子”、“枯筋箭”;现代医学称之为“寻常疣”。
本病多由风邪搏于肌肤,或因血虚燥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寻常疣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乳头状增殖性皮损害。[病因病机]
1.由于风邪外搏而发:《诸病源候论》中称“疣目”,认为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
2.由于情志不遂而发:《外科正宗》称之为“枯筋箭”,认为是“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致筋气外发”而成。
总之,本病的发病原因,不外内因肝虚血燥,筋脉不荣,外受风热之邪,搏于肌肤,以致气滞、血瘀而生。现代医学认为引起疣类的病毒为乳多空病毒,通过接触传染而发病。
[辨证施治]
寻常疣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不同,又有跖疣、甲周疣、丝状疣、指状疣等名称。此外还有扁平疣(俗称“扁瘊”)、传染性软疣(则称“鼠乳”)、尖锐湿疣等。
寻常疣质较坚硬,表面干燥粗糙,由绿豆至豌豆大小,呈乳头状角质隆起。而扁平疣好发于手背和颜面,为大头针帽至扁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多数散在,呈正常皮色或微带棕色。传染性软疣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半球形丘疹,中央凹陷呈脐窝状。
本病临床辨证可分以下三型:
1.毒凝肌肤,气滞血瘀型
症状:皮损初起小如粟米,渐大如豌豆,突出皮面,其色灰褐或污黄,质地坚硬,表面粗糙,蓬松枯槁,状如花蕊。为数不一,少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甚至百余个遍生肢体。偶有压痛,碰撞、摩擦易出血。生于指甲边缘者,可向甲下蔓延,发生压迫疼痛。发于足底或趾侧,称跖疣,表面呈黄色胼胝状,常有散在小黑点。生于头皮、手指和足趾间如指状突起的疣,称指状疣。生于眼睑、颈项间细软的丝状突起,称丝状疣,多见于老年人。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软坚。以取母疣正中为主,兼取足太阳、手阳明、足少阳、足太阴经穴为辅。
处方:母疣正中(即最先长出或体积最大者)、肺俞、曲池、血海、风市。
随症加穴:①个数少者,加阿是(针后加灸);②个数多或全身泛发者,加母疣正中、阿是穴(均针后加灸)、拳尖。
灸法:
(1)艾炷着肤灸:①法:患部常规消毒,以1%普鲁卡因局麻2~3分钟后,置小艾炷(同疣体大小相等)于疣的顶端点,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除去艾灰,用镊子钳住疣体,稍用力钳动几次即可剥离,再以小刀轻刮疣的基底将其除尽,使成一甚浅之凹陷,最后在创口涂擦2%龙胆紫或5%白降汞软膏,敷以纱布包扎。一般灸一壮即可。如疣较大较深,必要时可灸2壮,创口多在3天左右愈合,除个别较深的损害外,愈后多无疤痕。如偶有继发感染,可外用抗菌软膏处理。②法:按艾炷着肤灸法操作。于疣的顶端,用小(同体相等)连灸3壮,一般3天后疣子自行脱落,局部不留疤痕。
(2)灯火灸:可先把疣顶上边白色乳头状物消除,于病变基底部灸灼1次,约5~7天结痂脱落而愈,不愈可再灸灼1次。
方义:本型治法以刺疣体局部为主,并结合相应的灸法,而破坏其疣体部供应疣体的营养血管,使之出血、栓塞,断绝疣体之血运供应,从而使其枯萎脱落。若个数较多或全身泛发者,可加刺肺俞、曲池、血海、风市。因肺主皮毛,针而灸之以宣皮毛之气血;曲池、风市可疏散肌肤之热;血海具有凉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则有助于疣体之枯萎。
2.风热夹瘀,搏于肌肤型
症状:扁平疣皮损如针至粟米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呈淡褐色或正常皮色,数目较多,散在或密集分布,也有呈线状排列者。好发于面、手背、前臂、肩胛等部,有轻度抓痒或无自觉症状。本证多见于青少年,常骤然发作,逐渐增多,经过慢性,可自然消退,愈后仍可复发。
治则:清热解毒,散风活血。以取足少阳、手阳明、足太阴经穴和阿是穴为主。
处方:风池、合谷、曲池、阳白、太阳、血海、“母疣”正中。随症加穴:
(1)按病部进行取穴治疗。如①病在颜面部者,加迎香、颊车、印堂、内庭;②病在偏头部者,加丝竹空、外关、侠溪;③病在手背者,加八邪、外劳宫;④病在前臂者,加支沟、会中、三阳络、手三里;⑤病在肩胛部者,加肩髃、肩髎、巨骨、天宗等。
(2)皮肤瘙痒者,加止痒穴或少府(针刺)。灸法:
(1)线香灸:将线香点燃的1端对准疣的顶端点,进行直接灸灼,如局部有灼热疼痛感,可移动线香位置或稍缓灸灼,如此反复施灸。在灸灼中,可见疣的顶端陷下,而渐至焦枯状,直至香火稍一触及疣体,患者即有灼热疼痛感为度。灸后约5~10天内施灸处避免着水,以防感染。
(2)艾炷着肤灸:同“毒凝肌肤,气滞血瘀型”艾炷着肤灸法操作。
方义:本型乃系外感风热毒邪,阻于肌肤所致。故取风池、曲池、合谷,以散风清热;取血海以凉血化瘀;额、面部为扁平疣好发部位,故取阳白、太阳以疏通经气,活血散结;刺灸母疣正中以摧毁疣底之营养血管,使之枯萎而脱落。
3.邪毒痰瘀,凝聚肌肤型
症状:传染性软疣皮损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半球形隆起,色灰白、乳白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中间凹陷如脐窝,周围微红,挑破顶端,可挤出乳酪样物质。好发于躯干部,其次为颜面、四肢及臀部,为数多寡不一,散在分布,或群集而不融合,一般无感觉或有微痒。
治则:刺破疣囊,消除毒邪。以取阿是穴为主。处方:阿是穴(针挑疣体顶端,挤出乳酪样物质)
随症加穴:①发于颜面、四肢者,加合谷、曲池、迎香;②发于躯干者,加足三里、委中(针刺出血)、灵台(刺出血)。
灸法:艾炷隔蒜灸:参照“急性乳腺炎”艾炷隔蒜灸法操作。
方义:本型为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外感邪毒,凝聚肌肤所致。故用针挑方法,破坏疣体兜囊,清除囊内软疣小体,并用
2.5%碘酒或液体石炭酸烧灼囊底以防复发。亦可采用艾炷隔蒜灸法,以消炎解毒,则更助于对本证的防治。
[注意事项]
1.灸法治疗寻常疣有较好效果。如方法适当,操作熟练,多无痛苦,或痛苦极小且不出血,亦不遗留疤痕。
2.凡疣之根深蒂固,施灸难以除根者,余则用燔针劫刺以摧毁之。屡试屡效,无不应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