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的全面调理攻略--艾艾贴分享
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
上班工作看电脑,休息时间玩手机,过度用脑劳神; 每天坐着的时间很长,而运动的时间却几乎没有; 在吃上经常靠外卖「续命」,偏爱高热量食物; 气温稍高点,就迫不及待开空调、喝冷饮…… 这样的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一种问题——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的人 常有这些表现 人体的理想状态,是心火下降去温暖下身,肾水上行滋润上身。 如此上下交通、水火既济,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但是现在的人,每天要思虑的事情太多,还总伴随着焦虑、紧张的情绪,心火就一直腾腾在上。 再加上饮食不节制、经常久坐不动,导致中焦脾胃——这个能量运输的地方,给堵住了。 中焦淤堵,上下不达,那么心火不能下行,温煦不到下半身,下半身就会处在寒滞的状态,火气炎症则上浮在头面。 所以,上热下寒的人,常常存在上火问题,同时又「下焦虚寒」,具体的表现有: 上半身像有一团火——出现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反复口腔溃疡、长痘、眼睛干涩红肿、容易焦虑失眠等。 下半身又寒冷如冰——时常感觉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女性还会月经不调、痛经等。 这种体质的人,使用寒凉药物清火会加重下半身的寒凉,用温补的法子又容易使体内火气更旺。 到底怎么做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
上通+下引 帮助能量完成流转交互 前文说了,形成上热下寒的原因在于中焦淤堵,头面上火气下不去,下焦的肾水上不来,能量没有流转交互到该去的地方,从而形成热聚于上、寒滞于下的现象。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得先打通中焦,帮助脾胃调和、升降有序,使气机上下通达。 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心火下行就能温暖肾水,肾水向上蒸腾就能制约心火,使水火相济,恢复寒热平衡的状态。 打通中焦 推腹、灸中脘 推腹理气 双手掌心由上腹部开始向下推到小腹,反复推5分钟,推的时候速度要慢,力度适中。 推腹可以畅通气机,促进体内气血循环。 注意:过饱、过饥时,或者处于妊娠、经期的女性,不宜使用此法。 灸中脘,调脾胃 打通中焦重在调脾胃,中脘穴号称胃的「灵魂腧穴」,通过艾灸刺激能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如果脾气虚,可加灸气海、关元;如果脾湿重,可加灸阴陵泉、丰隆。 上热下寒的人群进行艾灸时,灸量不能一下子太大,否则可能加重上火的现象,应循序渐进,灸量从小到大逐步增加。 引火归元 艾草水泡脚、灸涌泉 艾草水泡脚,温阳散寒 多泡脚,可以把上焦的火引下来,温暖下肢。 上热下寒的人,通常畏寒、腰膝酸冷、四肢冰凉的情况比较明显,那么用艾草水泡脚更加合适。 艾草不仅温阳能力强,还具有驱寒祛湿、温通血脉的功能。 用艾草水泡脚,能够加强疏通下肢血脉,同时温散下焦寒气。 注意我们泡脚是为了引火归元,所以不宜泡出大汗,以下肢微微出汗为度。 灸涌泉,增强引火下行 泡完之后擦干双脚,再艾灸脚底的涌泉穴。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经之气由此而生,犹如源泉之水灌溉全身四肢。 艾灸涌泉除了能够加强引火归元的作用,还可以蒸腾人体注于下的水,重新向上输布以制约上火,是改善上热下寒体质的关键一步。 要想回到正常体质,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法,还应从作息习惯做出改变,在生活中尽量不熬夜、少寒凉、多运动。 这样,才能真正告别上热下寒的困扰。
*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6月1日
*文章转载来自 艾艾贴订阅号
*文章部分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知即删;
*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供参考。
*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请勿做商业使用;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